中国版《瓦尔登湖》,7本值得一看的新书助你开启读书月→

发表时间:2024-04-01 15:38
杨绛先生曾说:“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,人不痛苦也难。”

物质富足下的精神贫瘠是痛苦的来源,但好在这个时代始终有人在做精神的守护者,耕耘着这片可以栖息的净土。

图片

人与人际遇不同,但所处的困境大抵相似。我们可以在这片难能可贵的土地上休憩、疗愈,沐浴在读书月的春日暖阳下,感受着世界的绚烂夺目,用翻页声演奏着独属于自己的人生旋律。
今天用7本新书,提前开启这即将溢满羊城的书香4月。


《我们八月见》

图片


诺贝尔文学奖得主,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大师马尔克斯,晚年与记忆力和死亡角逐、顶风破浪的最后之作。
1999年他曾公开过这本书的部分篇章,诗意的语言,迷人的叙事,令当时在场的读者为之一震。而后十余年中,经过反复删减修改五版,这本书才最终完成。
它被读者称为“性转版”《霍乱时期的爱情》,全书基调充满女性视角独有的细腻优雅,一股柔且韧的力量贯穿其中。书中描写女性生活与欲望的笔触如此细腻优雅,即便存在焦灼与狼狈的时刻,也毫无颓败的意味。有读者读完后不禁发出感叹:作品中追寻的不仅是文字之美,更是生命的绚烂与虚幻。

《人间信》

图片


如果说《人生海海》是天下事,《人间信》便是心里事。
家是人在世间的信约,越是想远离,越会深陷其中。那一个个生活在劳苦与劫难中的普通人,被命运刁难、欺瞒,甚至是诅咒,他们失意、迷茫又不知所措,但依旧在与命运奋力过招。
“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出身,但有权并可以选择自己出路。”《人间信》是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沉淀五年的长篇小说新作,是他从心底发出的呐喊,关于童年、关于家,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寻找到自我的影像,并找到在挣扎中站起来的勇气。


《假面游戏》

图片


1个论坛,3起谋杀,5星酒店,密闭空间,近千名嫌疑人,卧底刑警32小时极限追凶……悬疑的氛围被东野圭吾轻松拿捏。
在国内刚上市时,这本书就被誉为日本版“周处除三害”。这是东野圭吾继拿下菊池宽奖、紫绶奖章后呈现给中国读者的最新故事,同时也是他的第99本书,堪称里程碑式作品。
一如其他作品,在悬疑故事的外表之下,《假面游戏》揭露的是更深层次的社会问题:未成年犯罪,受害者遗属,法理与人情,公刑与私刑......有读者评价道:“这是一个彼此救赎的故事,东野圭吾在文字间挖掘着人性的阴暗面,却也始终传播着人性中的善良,透过编织的虚构看到的那些真实存在的社会问题,又何尝不是一种‘真相’呢。”


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

图片


《十八岁出门远行》是余华的成名作,也被认为是余华整个创作生涯的原点,不少读者读完发出感叹:26岁的余华,才气横溢得像沸腾的汤,带着热气往天上涌。
和许多年轻人一样,余华也有初出社会的狼狈,与现实不断碰撞到鼻青脸肿,不断内耗的心路历程,书中以他的经历为原型,讲述了十八岁少年出门远行的一段诡异荒诞的故事。
内耗是人生常事,但余华好像总能找到打破困境的办法,随着年龄的变化,看这本书的心境与感悟或许也会和这位读者一样:十七岁不明觉厉,二十二岁有所感悟,二十八岁常看常新。


《登春台》

图片


《登春台》是格非暌违四年的全新长篇,以俯瞰的视角开篇,张望浩瀚宇宙中的无数微尘,既延续了《月落荒寺》的抒情诗性,又呈现繁复的城乡现实交互联动。
格非在这本书的结构上埋入巧思。四段故事取自当代生活河流的水滴,他们来自不同的流域和河段,但又互相交叉重叠和映照。整部小说读起来就像是一首曲子,不断转换的叙事视角,让四个章节各自独立又相互呼应,并且在交融共振中形成一种和声,演奏出故乡与城市的关系,个体与时代的碰撞,以及游子对故乡的怀念。


《变与不变》

图片


时隔21年,宫崎骏新作《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》再夺奥斯卡,而《变与不变》这扇通向吉卜力的任意门的简体中文首度出版,则揭开了这些造梦者不为人知的一面。

这是宫崎骏背后的男人、吉卜力掌舵人铃木敏夫的行业观察全纪录,收录其与押井守、又吉直树等十余位影视、音乐、文学领军人物的深度对谈,以及近百篇随笔、讲稿、对谈,幽默讲述从《风之谷》《魔女宅急便》《千与千寻》等经典作品到《起风了》《红海龟》等近年作品的幕后故事,解密从吉卜力初创到鼎盛的成长哲学,带领读者近距离感受吉卜力的温暖日常。


《大地上的家乡》

图片


《大地上的家乡》是自然文学大师刘亮程获茅盾文学奖后的首部作品,一如《一个人的村庄》充满着自由与生机。他笔下的文字朴素、沉静,仿佛放到一条清亮透明的小河里淘洗过一番,每个字都干干净净,但又博大、丰富,有一种洗净铅华后的厚重。
刘亮程是物欲喧嚣下的精神守护者,读他的散文,处处是充满诗意,充满田园牧歌,充满哲学的金句。翻开这本中国版《瓦尔登湖》,感受陶渊明的悠然,宫崎骏的空灵想象,走进喧器都市外的另一种生活,在堆满故事的菜籽沟村直面生命中的成长与衰老、工作与内耗,慰藉忙碌疲惫的身心。

图片

书史足自悦,安用勤与劬。阅读本是一件益事,但当越来越多人开始追求数量、追求读书的意义时,这种由功利造成的“知识焦虑”便让读书这件简单的事情开始变味。
对此,格非说:
“当阅读成为一种欲望化的行为,成为一种尽可能多地去‘占有’并‘储蓄’知识的行为,知识也会导致彻底的‘无知’。”
所以,请放下一切顾虑,只管享受读书的乐趣,享受读书时的自己。


广州新华书店订阅号
广州新华书店服务号